返回列表

天府文化

2018-03-30

“成都”得名

   一、早期文献所见“成都”
      1、(战国)《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
      2、(战国)《庄子》:“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十有万家。”
      3、(战国)《吕氏春秋》:“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4、(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5、(汉)司马迁《史记•河渠书》:“于蜀,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6、(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君开明立,号曰丛帝,…九世传开明尚焉。开明尚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三都,号名城”
      7、(晋)左思《蜀都赋》:“既丽且崇,实号成都”
      8、(宋)李昉、李穆、徐铉《太平御览》引《蜀王本纪》说: “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
      9、(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成都县,汉旧县也。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成都”。
      二、战国秦汉考古出土“成都”相关实物资料
      1. 四川雅安荥经县同心村船棺葬出土“成都”矛


 

     2. 成都蒲江飞虎村船棺葬墓群出土“成都”矛 时代为战国。弧形窄刃,刺身呈柳叶状,圆弧形脊,中空至尖,弓形双耳间骹面铸饰一浅浮雕虎像,一面铸虎的头顶和前驱,另一面铸虎头的下颚。虎首前端的骹面阴刻铭文“成都”二字,刺身脊上另阴刻一“公”字。此矛因铸“成都”二字,故称“成都矛”。说明至迟在战国时代,已有“成都”的称谓。

2018033014573567547.jpg2018033014574720059.jpg

 时代为战国晚期。弧形刃,柳叶形刺身,圆弧形脊,弓形双耳间骹面铸有纹饰,一面为虎纹,一面为手心纹。虎纹前端的刺身脊上阴刻“成都”二字,手心纹前端的刺身脊上阴刻“公”字。此件矛与荥经同心村船棺葬出土的“成都”矛形制相似,在成都属首次发现,说明至迟在战国时代,已有“成都”的称谓。

 3. 广元青川县白水区出土吕不韦戈

图片5.png

时代为战国晚期,现藏青川县文物管理所。援中部有凸棱,阑侧四穿,内一穿,援、胡、内有斜刃。内部两面均有铭文,共23字。正面刻铭为“九年相邦吕不韦造蜀守金东工守文居戈三成都”,背面铸文为“蜀东工”。铭文表明这件戈为秦国中央政府监造、成都本地“东工”制造。这是迄今发现最早有明确纪年、铭刻“成都”二字的实物资料。
       4.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所见“成都”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中发现有“成都”墨迹。《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令吏徒将传及恒书一封诣令史,可受代吏徒,以县次传诣成都,成都上恒书太守处,以律食。” 
       5. 四川省德昌县出土“成都”铁锸

2018033015055948840.jpg

2018033015061241492.jpg

时代为东汉,现藏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6. 战国秦汉有“成亭”、“成市草”铭文的漆木器
     (1)国内考古发现
       四川荥经战国墓、青川战国墓、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江陵凤凰山M168、荆州高台汉墓、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等墓葬出土漆器上有“成市”、“成亭”、“成市草”等铭文。

图片6.png

四川荥经曾家沟M16出土“成”字铭文漆奁


2018033015172256761.jpg
四川荥经曾家沟M16出土“成”字铭文漆奁

四川荥经曾家沟M16出土“成”字铭文漆耳杯

2018033015173295491.jpg

湖北江陵凤凰山M168出土“成市”铭文漆奁

(2)朝鲜古乐浪墓出土漆器上也有“成都”铭文
       始建国天凤元年(14年)金铜夹纻漆盘铭文:始建国天凤元年,成都郡工官……
       漆盘残片铭文:……成都郡工官,造乘舆髹……史辅……
       三、专家解读
       1、“成都”为建成都城之意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成都县,汉旧县也。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成都”。这一说法出现最早,流传甚广,但该说法并不为现代学者所认同,普遍认为周族迁岐的历史事件与成都无关。
       2、“成都”为成功、成就之意
       任乃强  任乃强先生在《成都》(《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2期)一文中认为“望帝杜宇新营过这座都城,所以取名‘成都’,是取成功、成就、完成的意义。”因为杜宇“认为建国功成,可垂久远,这个都城可以一成不变了,所以命名为成都”。但这一观点后来被任先生自己否定了。
       3、“成都”由“成亭”、“成市”发展而来
      徐中舒  徐中舒先生在《成都是古代自由都市说》(《成都文物》1983 年,第 1 期)一文中认为,《国语•晋语一》有“狄之广漠,于晋为都”一句, “都”就是古代边境上没有城防建设的自由都市,“成都”之名是从“成亭”、“成市”逐渐成长起来的。
      沈仲常、黄家祥 与徐中舒的观点类似,沈仲常、黄家祥《从出土的战国漆器文字看“成都”的得名》(《巴蜀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 年)一文中也认为“成都”是从“成亭”、“成市草”等发展而来的。《华阳国志•蜀志》、《史记•张仪列传》中载的张仪城成都,更筑新城“周回十二里,高七丈”,这样的自由都市就比战国或战国以前的“成草、亭、市”的范围更大了,加之蜀王开明曾建国定都于成都,故于战国晚期出现“成都”一词,汉代之后才逐渐流行。
      4、“成都”是华夏语对蜀语的音译
      温少峰  温少峰《试为“成都”得名进一解》(《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第3期)则认为“成都”二字“不过是用中原华夏文字对蜀语‘成都’这两个音的一种对译罢了”,“成都之成是蜀人族称,其义为高原人”,“都”表示“地方”、“地域”。由此得出结论: “‘成都’的蜀语含义是成族人的地方,换言之,即蜀族人的地方。后任乃强先生也撰文认同这一说法。
      5、“成都”为古蜀语对华夏语的音译
      刘冠群 刘冠群《“蜀”与“三都”得名管见》(《新都史志资料》1983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成都”二字是蜀语音译的中原文字,然后,认为古蜀人 “成都”这两个音节的实际语音相当于或接近于现代汉语的 “dudu”,而蜀语 “dudu”就是蜀都的意思;由于译名时蜀国已经灭亡,故不译为 “蜀都”而译为 “成都”;成都就是蜀国 “终了的都邑”的意思
      6、“成都”得名于开明氏
      孙华  孙华《成都得名考》(《成都文物》1991年第3期)认为,蜀开明氏就是崇庸氏、庸成氏,因此,成都的“成”字,其含义应当与蜀开明氏的旧称“崇庸”或“庸成”相同,本意为“垣墉城郭”,后来抽象作族名或国名。“成都”二字的含义“就是成人聚居之地,也就是开明氏(即崇庸氏、庸成氏)聚居的地方,……也可进而解释作开明氏(即崇庸氏、庸成氏)蜀国的都城”。
       7、“成都”为古族名或国名
       李金彝、王家祐  李金彝、王家祐《成都考》(《地名知识》1980年第4期)一文认为,《山海经》中有山名曰 “成都,载天”,该山就是“成山”、“成侯之山”,得名自古蜀国的 “成侯”,而成都就是古蜀国的成侯对自己居处的称呼;由蜀人由青藏高原逐渐东迁至成都平原,故成侯仍名其居处曰“成都”。
       8、“成都”得名于建筑
       谭继和 谭继和在《蜀族演进与成都聚落的形成》(《成都志通讯》1984 年,第 1 期)一文中认为成都古代的居住形式是一种称作“笼”的巢居,成都的“成”字就是重叠的“笼”,“都”字本意是水泽汇聚之地,古成都地势低洼,池沼密布,故称为“都”。
       9、“成都”得名于“成山之顶的上帝之都”
       徐学书  徐学书在其《“成都”释名——天堂•圣山•乐园》(《中华文化论坛》2007年第4期)中根据《山海经》中“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等记载,认为“成都”为山名,载天的“成都”山即“上承皇天”的昆仑山,昆仑山分上下三级,“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所居”(《昆仑说》),“成都”即昆仑第三层的上帝下都,也就是天庭、天堂。开明氏迁都新都邑后,为标榜蜀国上应天命,借用天堂之名作为其都城的名称。
       10、“成都”由征服者秦国所取,具有军事意义
       李殿元  李殿元在其《论秦征服古蜀与“成都”得名》(《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5期》)中认为“成都”得名于秦并巴蜀之后,是秦国作为征服者对蜀地的称谓,由“丁”和“戈”组成的“成”字体现了军事意义,这与秦征服古蜀以及在征服后采取的许多政策和措施都是服务于其军事战略是相符的。
       11、“成都”得名于附近有湖泊“滇池”

       周宏伟  周宏伟在其《从湖泊名称到聚落名称——“成都”的由来与含义探索》(《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5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古蜀人是使用上古汉语蜀方言的一个族群,“成都”应该是古汉语的地名。在上古读音中,“成”字属端纽耕韵,“都”字属端纽鱼韵。汉代西南地区的“X都”地名,如新都、邛都,是附近存在湖泊水体的标示。“成都”之得名是由于附近有“滇池”,“成都”与“滇池”二名上古读音近同,作为聚落名称的“成都”是作为湖泊名称的滇池的转化。

参考文献

_成都_释名_天堂_圣山_乐园_徐学书:http://www.cdmuseum.com/public/uploads/files/2018/pdf/1.pdf

成都_任乃强:http://www.cdmuseum.com/public/uploads/files/2018/pdf/2.pdf

从出土的战国漆器文字看_成都_得名的由来_沈仲常:http://www.cdmuseum.com/public/uploads/files/2018/pdf/3.pdf

从湖泊名称到聚落名称_成都_的由来与含义探索_周宏伟:http://www.cdmuseum.com/public/uploads/files/2018/pdf/4.pdf

论秦征服古蜀与_成都_得名_李殿元:http://www.cdmuseum.com/public/uploads/files/2018/pdf/5.pdf

钱玉趾 古蜀文字“成都”的发现与试析:http://www.cdmuseum.com/public/uploads/files/2018/pdf/6.pdf

试为_成都_得名进一解_温少峰:http://www.cdmuseum.com/public/uploads/files/2018/pdf/7.pdf

赞同_试为_成都_得名进一解_任乃强:http://www.cdmuseum.com/public/uploads/files/2018/pdf/8.pdf

自然经济对古代成都城市发展的历史影响_谭继和:http://www.cdmuseum.com/public/uploads/files/2018/pdf/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