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5-05-17

这礼是成都|当创意和文化结合 “博物馆+”消费场景还能如何扩展?

640.webp.png

640.webp (1).png

      当博物馆中吸引无数目光的“镇馆之宝”,变成背包上被你每日抚摸的毛绒玩偶;当精美独特的晚唐瓷器上的淡雅色彩,出现在你正在品尝的慕斯蛋糕上;当跨越千里来打卡的文物,成为你打开冰箱时都忍不住欣赏的装饰……在这个“万物皆可文创”的时代,你又将哪些文创带回了家?

      方寸之间,博览千年。在“博物馆热”成为常态的当下,“为一座馆奔赴一座城”已经屡见不鲜,博物馆正在成为促进文化消费的新场景。

640.webp.png

640.webp (1).png

      随之而来,博物馆文创发展势头愈发强劲,越来越多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文创产品被打造出新花样,成为消费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此同时,博物馆作为文化资源的宝库,也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为企业敞开一片蓝海,通过资源开放与跨界合作,让文化与创意结合,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利益的和谐共生。

      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如期而至,2025年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640.webp (2).png

640.webp (3).png

      在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更新迭代,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的时代下,博物馆该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变迁,打造出兼具文化底蕴、独特元素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呢?博物馆又该怎样与企业合作,激活出更大的能量?在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时,我们对话了多位文创大咖,漫谈文化赋能企业的未来。


QQ图片20250519122813.png640.webp (4).png

      自90年代投身设计领域,殷九龙至今已在这一行业深耕有近30年,他长期活跃于国内外设计、艺术领域,参与过众多国内外品牌、艺术机构的形象设计与推广。同时,殷九龙也与成都博物馆缘分匪浅,曾担任过“这礼是成都”成都博物馆文创设计大赛的评委。

    “其实在当下,博物馆文创非常‘卷’,每座博物馆都在寻找文化再生、文化赋能的新力量。”殷九龙提到,作为艺术家,他长期关注传统文化,也深谙当下年轻人的喜好,并在商业运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艺术家该如何参与到博物馆文化的推动之中?我认为要发挥艺术家和社会联动的效应,要通过一种‘转译’的方式,将文物上严肃的、专业的信息,变成活态的文化样式进行推广。”

      殷九龙也在思考,当艺术家在结合文物进行文化再创造的时候,设计出的产品能否不限于传统文创的样貌。“我们能否通过二创的形式,故事链接的形式,让大众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再学习之中,让文创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5月18日,成都博物馆与殷九龙将推出联名开发《东方神怪》系列文创产品的讯息,其取材于成都博物馆所收藏的丰富皮影藏品,皮影中不少形象脱胎于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志怪古籍,而这一系列的文创产品就以这一题材作为创作蓝本。

640.webp (5).png

    “这些皮影和皮影中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这是多么丰富的素材和多么美的人物造型啊。”于是,这些内容引发了一位艺术家的思考,让殷九龙产生了制作《东方神怪》的想法。

    “可以说,这些皮影藏品是古人对于传统神话、志怪故事的‘二创’,而我们又是基于藏品再进行的‘二创’。我们将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传说,和艺术家的创造力结合起来,完全有可能成为文创中‘破圈’的存在。除了常规的文创产品,我们也会授权给一些有意思的品牌方进行跨界合作。”


2.png

640.webp (6).png

      作为熊猫之城,成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熊猫的身影,从雕塑、绘画,到动漫、美食,各具特色富有创意的熊猫形象出现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在博物馆中,也常常能看到熊猫的形象出现在文创产品上。

    “我看到现在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GOGOPANDA熊猫出发品牌创始人陈广宇这样谈到,他发现年轻人从静态的了解转向了动态的参与,他们不再满足于单向的历史文化知识的接收,开始追求具有互动性和创新性的文化体验。同时,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追捧,也逐渐体现在消费行为上。

    “如果只是简单复制文物形象做成纪念品,现在这种产品的市场会越来越小。现在很多博物馆的文创,都具备很多创新的特点。从年轻人来说,他们希望能在文创上收获情绪价值,文创也开始朝着社交性、互动性的方向发展。”陈广宇还提到,消费者们也因为文创产生了新的文化圈层,社交圈子,这是它们所带来的新价值。

      当然,陈广宇也在尝试让熊猫文创朝着多文化属性的方向发展。“我们也希望用熊猫文化去表达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等。今年我们在做‘国宝加国宝’的策划,用熊猫国宝与文物国宝相结合。我们也正在与成都博物馆合作,把馆藏的文物说唱俑在文创中设计为熊猫的形象。”

      同时,伴随文化出海的不断深入,大熊猫早已是中国文化全球传播的知名文化载体,而博物馆正在成为重要的文化使者。“在对于文化的挖掘和创意方面,我觉得中国是处在较为领先的地位。未来我们与成都博物馆联合的文创出海,一定有极大的市场。”


3.png

 ‌     文化赋能旅游,旅游激活文化。如今,在“文旅融合”成为区域发展重要引擎的背景下,消费者们也在寻求着更舒适、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其中,四川心已远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晓月介绍道,旅游专列是如今兴起的一种旅游出行方式,其结合地域特色打造沉浸式体验,也将列车线路当地文旅资源进行联动。

      杨晓月介绍了 “熊猫专列·安逸号”,其以国宝大熊猫为主题,列车内外装饰均融入了熊猫元素,可爱而富有特色。在他看来,大熊猫是四川文化的重要代表,而成都博物馆也是成都的一张文化名片,两者都代表了蜀地的区域文化。

    “如果能把列车与博物馆联动,打造出一个‘行走的博物馆’,这样的联合IP会很有意思。譬如,将熊猫专列与成都博物馆结合,这趟列车会从四川出发到全国各个地方,也将蜀地文化一起带出去,还可以与目的地再进行碰撞。”


4.png

640.webp (7).png

      铅笔,是大家常见的文具。当成都博物馆与中华牌铅笔文博IP双双联动,又如何实现文物与商业的双赢?中国第一铅笔有限公司国内销售总监沈毅表达了自身的想法。

    “我们始终认为,文具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文化传递的载体。成都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巴蜀文明资源,例如石犀、青铜立人等文物,承载着古蜀先民的智慧。我们希望通过联名设计,将文物符号转化为日常可触、可用的产品,让文化真正‘流动’起来。”沈毅介绍,此前所在品牌推出的“铅笔上的博物馆”系列概念的产品,就将文化符号浓缩于日常文具,以“微载体”实现广泛传播。

      而这次与成都博物馆的联动,合作打破了“被动展览”模式。“我们的产品成为文化传播的‘移动展台’——消费者购买的不只是铅笔,更是一份可携带的文化记忆。”

      在沈毅看来,借助铅笔这类“小而美”的载体,也能推动中华文明走向大众。“我们在成都博物馆设定了产品体验与售卖区域,为消费者提供了即看即体验的场景。这种联动,不仅能提升城市文旅吸引力,更能让传统文化以更轻盈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