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5-10-20
馆校协同育人 文物活化铸魂
馆校协同育人
文物活化铸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和“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纪念全民族抗战期间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所作出的伟大贡献,2025年10月18日,成都博物馆与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联合举办了“红色薪火·岁月记忆——馆校协同共建大思政课主题活动”,来自省市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革命先辈后代、大中小学校师生代表等350名嘉宾参与其中。本次活动以馆校协同为牵引,通过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揭牌“石犀话剧社”、革命后代讲述红色故事、原创话剧《上延安》展演、参观“岁月记忆:国宝西迁与高校入川”特展等环节,生动呈现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构建了馆校协同“大思政课”育人新平台。
马识途、萧华清、康乃尔、陈光腾、周玉斌等
革命先辈后代合影
01 追忆峥嵘岁月,
谱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活动以多元形式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实现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抗战时期协进中学“红色校长”萧华清外孙女崔健女士动情讲述了外祖父“以革命精神办抗战教育”的热血往事;原创学生话剧《上延安》鲜活再现了协进师生在民族危亡之际追求光明的坚定选择;“岁月记忆:国宝西迁与高校入川”展览则用珍贵文物和史料档案,展现了四川人民守护文脉、支援抗战的壮阔历史。一系列沉浸式、互动式教育实践,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情怀与时代担当,实现了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
萧华清外孙女崔健女士现场分享
“以革命精神办抗战教育——萧华清在协进中学的故事”
演出学生、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领导及老师、成都博物馆领导及工作人员与革命先辈后代合影留念
参与活动的嘉宾、学生参观
《岁月记忆:国宝西迁与高校入川》展览
02 深化馆校联动,
探索协同育人新范式
成都博物馆作为成都市重要的文化地标,始终致力于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与传播,推动文物资源向育人实效转化。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作为一所有着深厚红色基因的历史名校,始终坚持赓续红色血脉、涵育时代新人。双方正式签署馆校合作协议,明确在红色基因传承、思政课程创新与文化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共建路径。未来。双方将通过“课程共构、项目共研、资源共享”机制,持续探索馆校协同育人新路径,为文教携手构建“大思政课”体系建设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成都博物馆与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签订馆校合作框架协议
03 活化革命文物,
提升育人资源新效能
成都博物馆与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以革命文物、红色传统为核心,通过课程共研、展演共创、研学共育等路径,系统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红色基因与时代价值,推动革命文物从“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转变,实现“保护—研究—展示—教育”全链条活化升级。下一步,成都博物馆将继续发挥文化阵地与教育平台的双重功能,深化革命文物与学校教育多元融合,拓展博物馆在思政育人、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中的功能,为全市乃至全国革命文物资源整合与创新利用树立示范标杆。
馆校领导共同为”石犀话剧社揭牌“
04 共创文教联盟,
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等部委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文物部门、文博场馆携手区域大中小学校共同发布馆校合作协同共建“大思政课”倡议,打造“大思政课”建设共同体,通过整合博物馆文物资源与各校红色传统、教育特色,推动课程共创、文化共育,实现育人力量的有效集聚。这一实践不仅打破了学段壁垒和行业藩篱,促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内容衔接、目标同向,更构建起“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方位协同”的文教协同育人新格局,为区域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样本,切实增强了“大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与感染力。
现场发布“馆校合作协同共建‘大思政课’倡议”
此次馆校合作是推动“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也是文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生动体现。成都博物馆与树德协进中学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合作,共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与力量。